文化旅游業作為綜合性產業,既是拉動口岸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,也是展現口岸美好風貌的重要窗口。近年來,我市高度重視文化旅游業發展,把文化旅游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,努力在“邊”字上做文章,在“融”字上下功夫,在“創”字上求發展,全力推進“旅游+”戰略實施。往日駝鈴聲聲的邊城驛站,已逐漸發展成為中外游客探訪神秘邊關文化的勝地。
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,堅持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,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。近年來,我市大力打造邊關旅游金字招牌,整合邊關、驛站、恐龍、草原等旅游資源,推動文化旅游融合發展。先后建設完成旅游綜合服務中心、恐龍博物館、邊民互市貿易區等項目,提升改造中蒙國際馬術演藝基地、民族文化產業園、國門旅游景區和國家地質公園。
智慧旅游建設與文物文化遺產保護取得突破。為使旅游邁向智慧化,我市圍繞旅游大數據采集運用、旅游信息生態系統、游客服務景區管理、跨境電子商務四大功能,積極探索建設智慧旅游項目,旅游體驗感不斷提升。在格日勒敖都蘇木、奇石城等地設立4處非遺傳習所。在伊林驛站遺址和恐龍化石保護區設立自治區級文物保護標志碑,完成伊林驛站遺址網圍欄保護工程,推動伊林驛站遺址成功入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全域旅游全景藍圖徐徐鋪展,文化旅游特色活動異彩紛呈。近年來,我市充分發揮口岸區位優勢,積極與蒙俄相關城市和地區聯絡,簽訂合作協議,建立雙邊旅游合作機制。與蒙古國東戈壁省旅游局簽署《跨境旅游合作協議》,與烏蘭巴托市罕烏拉區、東戈壁省陸續開展“文化周、文化日”活動。中國二連浩特中蒙俄經貿合作洽談會、內蒙古·二連浩特“茶葉之路”國際文化旅游節、絲綢之路國際汽車拉力賽、“茶葉之路杯”國際網球邀請賽、賽烏素采摘節等品牌活動影響力不斷擴大,吸引全國乃至世界的旅游愛好者相聚二連浩特。
文化是靈魂,旅游是載體。文化旅游融合發展,將馬背豪情、恐龍故里、茶路驛站這一系列口岸熱詞緊緊串聯,為我市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。我市烏蘭牧騎原創民族舞劇《風雨伊林》、獨舞《在草原上》獲自治區精神文明“五個一”工程獎。市口岸文化旅游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揭牌運營,為推進口岸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搭建起新平臺。
從“景點旅游”到“全域旅游”,從“夏日覽一景”到“處處都是景,四季皆可游。隨時可以來,來了不想走”的“快進慢游”旅游格局,口岸文旅事業發展在黨的二十大指引下不斷注入嶄新時代內容,打造觸手可及的“詩和遠方”。